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民革人物

叶鉴铭:行走在参政党建设探索的路上

2018/03/27 来源:闵宣

  

  【人物简介】叶鉴铭,1962年出生,男,汉族,毕业于宁波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杭州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和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办学教育领导学专业,杭州市政协副主席。

  杭州欧美同学会·杭州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杭州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2010年12月加入民革,现为民革中央委员、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委会主委。浙江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杭州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第八、九届政协常委。

  采访叶鉴铭是在一个煦暖的午后,阳光透过一整片落地窗飞洒进来,投射在他的身后,让他那头标志性的卷发也熠熠生辉起来。

  叶鉴铭坐在中式座椅上,身体略微前倾,双手随意地交叉在一起,个别问题让他严肃起来时,他也会挺直身体,拉开与人的距离,但说着说着,他又恢复了之前的姿势。他的声音里好像总带着一丝笑意,加上稍快的语速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人感觉到,他的诙谐和率性是与生俱来的。

  在成为民革市委会主委之前,叶鉴铭一直从事的是和教育有关的工作。与一些刻板高冷的官员不同,叶鉴铭总是热情洋溢,还带有几分感性。说起加入民革,叶鉴铭说:“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2007年,叶鉴铭当选杭州市第二届知联会会长。2011年初,他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上时,杭州市委统战部部长找他谈话,建议他加入民革,“一颗飘浮的种子就这样落了地、生了根”,从此,叶鉴铭成为了民革的一分子。

  2011年1月,叶鉴铭被推选为民革杭州市委会副主委,同年6月,在民革杭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民革十届市委会主委,2012年6月,被推选为民革十二届省委会副主委。在去年9月召开的民革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再次以高票连任民革十一届市委会主委。

  参政党要扬长避短,从自己擅长的领域,

  为执政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回想当初加入民革,虽然不乏政治上的需要,但从加入的那一刻起,特别是我成为杭州民革的‘当家人’开始,我就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参政党的身份,在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努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叶鉴铭有着很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行政经验,但作为民革党员、作为主委,却是“年轻”的。他自己也坦言,从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岗位全身心转到党派工作岗位,工作职能由业务管理转为参谋服务,一开始在心理上的确有些“不适应”。“党派工作讲的是‘虚功实做’,要把虚事做实确实比较难、很多时候甚至无从着手,也的确焦虑过一段时间,但是渐渐地等心态放平了,想清楚了,我发现只要找好‘切入点’,不仅不是不可能,而且是有可为的。”

  也许是天生的教育者基因的影响,叶鉴铭特别注重思考、善于探索,凭着他敏锐的思维与一贯的工作激情,总能另辟蹊径,提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见解。经过对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和作用的审慎思考,他提出要用“参政党的思维”来指导和开展党派工作,特别是强调要在参政履职、自身建设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凸显民革特色。他在多个场合提到“我们的党委、政府最近几年强调的‘补短板’,是站在执政党的角度提出的,补齐短板对于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均衡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作为参政党,应该更强调的是扬长避短,把自己最强、最有优势的一面展现出来,从自己擅长的领域,为执政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执政党完成‘补短板’这项工作。”

  “就拿参政议政来说,要立足‘补全’、‘完善’、‘改良’和‘改善’,而不是去‘反对’,不是做‘另类’。”说到这里,叶鉴铭略作沉吟,“市委、市政府这几年提的最多、最需要补齐的短板,就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早在2012年,杭州提出将城市国际化作为推动发展的两大主抓手之一时,我们就开始关注城市国际化,每年确定若干相关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快营造杭州转型发展制度新优势、营造国际化生态环境、打造‘最文明’杭州等针对性建议,均得到充分肯定和采纳。”据统计,民革市委会2012年至去年共有7个城市国际化的相关提案,其中两件入选市政协全会建议案、1件被市委书记选中领办、2件被列为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年度重点调研课题、1件获市领导批示、1件作为市政协专题常委会材料,今年又确定了3个相关提案。

  采访中,叶鉴铭印象比较深的是之前做过的“教育国际化”提案。“对于教育国际化,当时分管副市长想做,教育主管部门也很想做,但是教育国际化涉及的部门非常多,由于每个部门的角度以及对事物的认识不一,对教育国际化的规范、规定也就很难统一。我们在确定这个课题后,就到各个部门去调研、与他们协商,而恰恰调研、协商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最后相互之间慢慢形成了共识,我们提出了杭州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提案。”从最终的成效来看,这个提案获得了“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提案所涉及到的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各个部门也都很满意,对于杭州推动教育国际化更是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经历了这几年提案从提出、面商到办理、答复全过程后,叶鉴铭对参政党可以做哪些事情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角度,参政党之基在“参”,关键就是要找到“切入点”,他的理解是有三件事情可以做:一是政府已经在做,但可以协商做得更好的事情;二是政府想做,但由参政党出面来提会做得更顺的事情;三是政府还没想到,但老百姓想做的事情。而且一旦认准了一个大方向,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基于这样的思路,这些年,民革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屡创佳绩,如2014、2015、2016年市委会连续三年有提案入选市政协全会建议案,每一件建议案的办理过程市委会都受邀全程参与,所提的大多数意见建议都被采纳;市委会每年都有一件提案被市委书记选中领办曾被评价为“带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好提案”;市委会自2010年开始连续为推动杭台两地文创产业交流合作提出的多个有分量的提案和建议得到充分肯定和采纳,为杭州两岸文创产业实验区核心区块在2015年的正式开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等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民革围绕大局参政议政、聚焦中心献计建言的责任担当,展示了市委会近年来着力打造参政议政“精品提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统一战线学习贯彻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上,叶鉴铭代表民革市委会所作的发言中参政议政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统战部长的高度肯定,认为市各民主党派都应该学习借鉴。

  调研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不管你在社会上是什么角色,只要能在民革

  找到合适的位置,都能撸起袖子干活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叶鉴铭说他适应能力很强,这可能是从小“放养”的结果。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他一直住在宁波慈溪农村,由外婆一手带大。乡村生活造就了他坚强敏感、率性耿直、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个性。1978年,他16岁,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挤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行列,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参加工作后,即使调动频繁,他也能应付自如,很快适应。

  而多岗位的锻炼,也让叶鉴铭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就是眼界开阔了,思路活跃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7年2月16日,市民中心B座25楼的大会议室济济一堂、气氛热烈。这是正在召开的民革杭州市十一届五次常委会议,会议的“重头戏”是听取市委会祖统、经济、农业农村、社会法制和环保等5个专委会关于推荐报送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的汇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近2个小时的会议里,无比高效地实现了。最终以集体票决的形式确定了提交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的篇目。

  会议如此高效务实,其实得益于半年前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2016年下半年,在叶鉴铭的主导下,市委会对组建了15年的专委会进行了整合,专委会的职能更突出“专”和“精”。5个专委会主任人选由市委会根据历年的参政议政业绩来确定,不再是常委兼任,专委会主任列席常委会议并作一定的政治安排,其他组成人员则放权给专委会主任,让他们自由“组阁”。市委会对专委会的调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也增加了量化考核的任务。

  效果很快显现,各专委会在重组完成后立刻展开了密集的调研活动,并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一共提交了10余件言之有物、掷地有声的调研报告,供市委会遴选作为市政协全会的备选提案材料。

  “不管你在社会上是什么角色,只要能在民革找到合适的位置,都能撸起袖子干活,但不是我交代什么,你干什么,而是我给你一个平台,你需要什么,我来支持你,通过这样的‘收放’机制,组建充满活力的团队,进而逐步实现凝聚党员智慧和力量,不断树立民革政治形象、社会形象和团体形象的目标。”

  改革专委会、提升工作实效、丰富工作成果,类似这样的改革和创新,在叶鉴铭担任民革市委会主委期间,还不间断地在社会服务、组织建设、机关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出现着。民革市委会先后成立了杭州两岸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杭州民革企业家协会和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民革工作站,近段时间,他又在忙于促成省直委员会与杭州市委会组建艺术、书画和医疗服务团队,这些举措为民革组织在各个领域凝聚人才、发挥作用、提升影响力搭建了平台。

  叶鉴铭刚来市委会的时候,机关设有组织处、宣传处、调研处、联络处和办公室,共四处一室,也有一个人一个处室的,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于是他果断地进行了内部机构改革,将职能相近或关联较大的处室重设合并,调整为组织宣传处、调研联络处和办公室“两处一室”,重新制定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并对人员进行重组,让机关内部人员流动起来,紧接着是畅通机关内部正常的晋升渠道,让年轻人有盼头。正是这样的一项项改革,促动了机关人员迸发活力,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对于民革组织的发展,叶鉴铭也同样殚精竭虑、不遗余力。2011年6月以来,杭州民革党员数由750名激增到980多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吸纳人才、推荐人才是提升民革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千万不要错过人才!”近年来,由他推荐入党的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和浙江永乐影视集团董事长程力栋先后荣膺“浙江民革骄傲人物”,成为杭州民革的标志性人物。他紧接着说,“一旦党员数达到一定规模(千人目标),就要以质取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对杭州民革发展党员应注重把握的原则和条件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担负起参政党责任,多做真正让百姓受益、

  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革品牌’工作”

  和叶鉴铭接触多的人,都有一个感觉,“三句话不离本行”,讲话中凡要举例,他都会拿教育当例子,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这是已经铭记内心、刻进骨髓里的教化培育,曾深耕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几十年,启迪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也注定了他对“教育”永远割舍不了的情怀!即使离开了教育一线岗位,他仍然孜孜以求,一有机会就和教育界的资深人士、职教专家进行探讨,坚持给正在改革中探索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的职业院校、教育机构授课讲学,而继主持的课题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之后,去年他又评上了二级研究员,“这是我对自己数十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潜心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交代。”

  如今身份在变,角色在变,但不变的是他那份与生俱来的执着和激情。“要想让民革说话有分量,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于是有了前面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叶鉴铭停顿了一下,又说:“特别是要担负起民革作为参政党的责任担当,多做真正让百姓受益、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革品牌’工作。”

  2017年1月17日,寒冬腊月,正在筹建中的民革省直—杭州书画服务团却热火朝天,建德市梅城镇利群村里人头攒动,省、市民革十余位书画家挥毫泼墨,正忙着为广大村民送“福”,现场一片喜气洋洋、无比温馨的画面,在给老人、小孩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快乐着自己。“类似这样受欢迎的团队还有我们的艺术和医疗服务团,每次医疗服务活动后,村民都是追着送大白菜的。”而另一边,省直-杭州艺术团也在为走进农村文化大礼堂而准备着。

  在民革省委会的支持下,叶鉴铭还在策划一项大的活动,“将集结我们民革党内资源和服务意愿,联合社会力量,让民革的声音唱响春天、回响在整个杭城大地,真正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做贡献。”

  在谈到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时,叶鉴铭略微欠了欠身,“民革市委会成立60年来,在参政议政、祖统工作、社会服务和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但形势和任务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对参政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革市委会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在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多做一些基础性、探索性、创新性工作,同时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工作平台,让每一位愿做事、能做事、乐做事民革党员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凝聚起民革这个大家庭强大的正能量。”

  和叶鉴铭聊天其实并不轻松,他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谈风很健,即便只是闲聊,他的眼神也极少游移。在表达对某些事的看法时,常常会有惊人之语,真实率性到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个官员。在年初举行的杭州民革成立60周年论坛上,他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的主持风格,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种种,让他深受民革党员的欣赏和赞誉。在他担任民革市委会主委的这6年时间里,他的正直坦诚、敢说敢做的作风也确实逐渐影响到了周围的人,敢说话、愿说话、说真话的民主氛围正在民革组织里慢慢形成,而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也吸引了一众民革“粉丝”,许多党员都亲切地称他“咱家里的叶大大”。

  采访临近尾声,叶鉴铭意味深长地说:“我觉得路走对了,走慢一点没关系。当你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看清楚、想明白,然后专注做好眼前的事,就像登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豁然开朗了。”

编辑:贾晓雯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省府路省府大院五号楼 邮编:310007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