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民革人物

严凌云:一片凌云志,铸就民革情

2018/03/27 来源:胡文静

  【人物简介】

  严凌云,1963年出生,男,汉族,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建德市政协副主席。

  1995年5月加入民革,现为民革浙江省委会委员、民革杭州市委会委员。建德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副主任,民革浙江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民革杭州市第八(届中增补常委)、九、十届委员会常委,民革建德市第五、六、七届委员会主委。

  “教书和育林是人生最幸福的两件事,幸运的是我都拥有了。”这是严凌云时常说的一句话。的确,1983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的他,无论是从事农校教师、农业技术员工作,还是近二十年里一直担任建德市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所分管或联系的工作都与教育和农业有关,即便在连续担任三届民革建德市委会主委期间,所开展的调研课题也多与“三农”有关。在外人眼里,严凌云属于那种接触一次就能给人留下良好而深刻印象的人,因为他的谦逊、平和,就像孜孜不倦的老师那样总能给你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交往多了,你就会发现,在他平和的外表下其实有着一颗凌云之心和一份不懈追求的坚定。

  初心不改民革情

  “加入民革为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想怎么做?”每一个刚加入民革的新党员都不会忘记主委严凌云不变的问话和殷切的目光。严凌云把最初育人和育材工作中的那份勤勉、担当和用心带到了民革这片田地上,为建德民革绿树成林、硕果压枝洒下了汗水。

  2009年,在严凌云的带领下,民革建德市委会响亮地提出了以“提升参政力、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为内容的“三力”建设载体活动,并着力做好三件事:搭建一个让党员充分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舞台,一座连接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之间的桥梁,以及一个能使党员感到温暖的大家庭。这一年,市委会有3篇调研文章先后在当地市委主办的刊物上发表,并先后被市委书记、市长批示转发;这一年,市委会和基层支部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构建了和谐型领导班子,“在团结和谐的环境中,思想上容易形成共识,感情上容易产生共鸣,工作上容易打开局面”,严凌云如是说;这一年,建德民革“三力”建设活动分别被省民革杂志和民革中央《团结》杂志刊发。此后,民革市委会一直以“三力”目标奋力拼搏,不断前行,实现着一次又一次超越和升华。

  2015年底,民革省委会提出开展创建示范性党员之家活动的建议,恰好提到了严凌云的心坎上。他说:民革是个大家庭,而民革党员之家就是一个凝聚民革党员精神、心灵和梦想的家园。他带着市委会机关同志,开始为建立安放这样一个家而亲自寻找合适的场所,几乎踏遍了熟悉的部门单位和不熟悉的街道小巷。他还分批多次带领市委会成员、支部主委以及在职党员到丽水、青田、湖州、龙游等地的民革党员之家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为自己“家”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思路。从场所的找寻、设计、维修、布置,直到民革党员之家的正式落成启用,严凌云无不认真细致地参与其间,小到一幅画的位置摆放,大到院子里树木的移栽,甚至连会议桌椅的尺寸都要细心过问。2016年7月,杭州地区第一个党员之家就这样带着党员的期盼和主委的心血成立了。成立以来,党员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家的感觉真好!

  在严凌云心目中,民革自身建设永无止境。他凭着持之以恒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建德民革队伍中打造出奋发上进凝聚力强的局面。2014—2016年,民革建德市委会领导班子分别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以及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等领导的看望,建德民革的工作也得到了民革中央领导和省、杭州市民革领导的高度肯定。

  殷殷切切系民情

  严凌云经常对党员说:党派不是俱乐部,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党派具有政治性和先进性之特征,民革党员一定要把认真履职放在重要位置,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正因为如此,民革建德市委会一直紧紧围绕中共建德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调研,撰写了很多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批示。尤其是近五年来,市委会持续关注涉农问题,对“两区”建设、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系列调研报告,并转化为集体提案。其中,《对我市农业产业的几点建议》作为重点提案由时任市委书记戴建平领衔督办并受到高度肯定,认为民革市委会针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这一重要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了选题准、调研深、意义大、实效强的特点,是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华丽转身、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见。《联谊报》(12月20日第2版)《浙江日报》(12月29日第12版)分别对书记领衔办理民革此提案进行了报道。

  严凌云不仅对市委会以及广大党员提出要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做好履职的要求,他自己更是谨记职责、勤耕为先,以脚步丈量基层、以真心化解民忧。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化建设的调研中,他行走了全市50多个行政村,打开了不知道多少只化粪池、窨井盖,经过实地考察、精心调研,撰写出《我市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工作思考》的调研报告,被杭州市政府《调查研究》刊录。针对当地血站机构“非法人”问题,他主动赴淳安、桐庐两县与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多次到各医疗机构调研、推进,终于取得圆满结果,解决了这个多年沉淀的老大难问题。2016年,在领衔市妇保院搬迁工作中,主动与上级消防部门沟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医院工程消防验收问题,保证了医院的及时搬迁和使用。

  自许为“农民”的严凌云,的确是始终保持着质朴纯厚的情感,尤其是对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他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时时不忘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看到精神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不仅饱受疾病痛苦、遭受偏见和歧视,还容易导致危害社会安全事件时,严凌云决定把特困精神病患者列为帮扶对象,带领民革党员去看望慰问并联系市精防办及时解决病人实际困难,十数年如一日。方某某是这些年来从始至终跟踪服务的对象,患病20多年,曾经是关、锁精神病人,家中只有一年近七旬的老母相依为命。方母看到民革一行又一次上门慰问,不禁喜极而泣,不住说着“你们真好,每年都来看我们。”党员们看到方某的精神状况在逐年好转,气色也与常人无异,家里还建起了新房,都为之高兴。环卫工人也是严凌云以及市委会长期关注的对象,每年炎夏,严凌云再忙也会亲自到街头慰问环卫工人。在响应上级民革提出的“着力打造社会服务工作品牌、扩大民革社会影响”的活动中,市委会索性在环卫所成立了“同心博爱”社会服务基地,不仅有效提升了民革组织的社会形象,也把对这一群体的帮扶关爱建立起长期化、常态化的机制。

  诗心画意总关情

  别看严凌云笑称自己是农民,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却当之无愧拥有着诗人的气质。他兴趣爱好广泛,除担任建德市体育总会主席经常参加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外,还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钻研古诗词,爱好摄影,而且在这些兴趣爱好上结出了不小的成果。他的古诗词有多篇发表在杭州民革以及建德作协的刊物上;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他的作品《神秘峡谷》获评优秀作品;在民革中央举办的“团结杯”同心共筑中国梦摄影大赛中,他的摄影作品《舟行明镜中》在全国参赛的数千幅作品中获个人三等奖,这也是整个浙江省报送参赛获奖的两幅作品之一。

  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使得严凌云对待每一位党员时都有着儒家文化的浸润,成就了党员心目中那个细致入微、用心上心的主委的形象。但凡党员生病住院,作为主委的他,必定到医院看望。每一位70以上的老党员逢周岁大寿,他会细心地从自己的摄影作品里挑选一张,放大装裱成画,亲自送到老人的手上。党员们遇到困难也爱找他倾诉和寻求帮助,无论是帮助党员联系父亲生病到杭州住院的问题,还是帮助党员解决子女入学等困难,他都及时耐心地帮助解决。爱好诗歌的党员也常与他进行文学上的交流。在他的影响下,建德民革营造出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市委会和各支部对党员都是有喜必贺、有难必帮、有病必访。曾经有位党员这样评价他:“严主委对每一位党员关心备至,真的是把每位党员当作自己的亲兄姐妹对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民革是一个充满和谐温暖、互帮互助的大家庭,也许这个家不会给我们带来金钱、名利和地位,但一定能带来自豪、荣誉和温暖。”

  2016年9月,严凌云卸下了主委的重担。在此后不久的“庆祝杭州民革成立六十周年”论坛上,作为第一个上台发言的嘉宾,他的语气依然朴实而坚定:“今后,作为一名党员,我愿与大家一起,为民革的未来不断努力!”

编辑:贾晓雯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省府路省府大院五号楼 邮编:310007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