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立春前一天,我正在省城杭州参加浙江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突然传来沛瑶同志不幸遇害的消息,顿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我与沛瑶同志接触不多,以前在会议上见到他总是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在当时民主党派中央主席一级领导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无论从继承发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学识渊博、经验丰厚和施展抱负任何方面来说,他都是如日中天,鹏程不可限量。我们民革也庆幸得到了一位可以领导我们昂首阔步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领导人。想不到他竟被一个卑劣小人、混入武警队伍的败类,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噩耗传来,对民革党员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
回首往事,不胜涟洏。那是1993年的冬天(11月21日至23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偕民革中央副主席胡敏、程志青等一行九人,风尘仆仆来到宁波实地考察港口建设情况,因此有了他的北仑之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省民革副主委裘文达陪同他一起来甬。我与民革宁波市委常委、宁波港务局高工王秀玲有幸参加在甬的全程随行,因此有机会亲聆李主席的教诲。
在甬考察的短暂三天里,他以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责任心、紧迫感,把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和宁波市党政领导都先后看望了沛瑶同志,宾主间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而这一切,一般均安排在晚上进行。最辛苦的要算宁波市副市长、宁波港务局局长叶信虎了,他不仅以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论证详尽地汇报了宁波港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而且还始终伴随着,边讲解边回答考察团的提问。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滨海地区和海岛的最低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22日早晨,李主席一行冒着凛冽的朔风,逐一视察了镇海煤码头和化工液体专用码头,镇海石化厂(现称“镇海炼化”)二十五万吨级的算山原油码头,北仑十万吨级矿石泊位和正在施工的二十万吨级矿石码头,五万吨级以上的第三、四代集装箱泊位,以及由中信公司投资和招商的大榭岛。那时的大榭岛尚未开发,只有一张开发的蓝图。沛瑶同志冒着雪花,踏上了礁旁乱石遍地的海滩,亲自查勘。转角处的风口,那海风刺骨生寒,把人都快吹倒了。看完了以后,又听取管委会印德林同志的汇报。在其他地方考察时也是如此,他不时停下来与工作人员交谈或与企业党政领导座谈。他知识广博,思路敏捷,看问题深邃,一路上提问,往往都是抓住关键性的问题。
我与沛瑶同志开始接触时,免不了有点拘谨。但看到了他简朴的衣着—穿着跟平常人一样的茄克衫,外罩一件风衣,爽朗的性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渐渐地感到拉近了距离。他喜欢摄影,胸前总是挂着一只相机,遇有需用的镜头,就及时拍摄下来。他很注意不冷落周围的任何人,有时还拉着我促膝谈心,合影留念。我亦为李主席拍摄了很多照片。这次视察中我为他拍摄了六十多帧照片,至今珍藏着,如果要出版一本《李主席视察宁波北仑港》影集,我看也差不多够用了。
和沛瑶同志一起工作的民革中央机关同志,年岁与他相仿或稍大一点的,都直呼“沛瑶”其名;一般同志亦亲切地称为“沛瑶同志”,可见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对周围同志完全是平等相待的。李主席的爽直性子习惯于实话实说。有一次,宁波的同志向他汇报北仑深水良港的发展前景时说:“估计到2000年,宁波港有可能发展成为年吞吐量达亿吨的大港。”他就关切他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你们要足够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鼓起勇气从旁插言道:“近年来宁波港的发展势头很好,几乎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又把临海大工业的发展和集疏网络正在逐步完善的情况向沛瑶同志作了补充汇报,说明当地大工业本身的需求就可以消化一定的吞吐量;不断开辟新航线和腹地,更会带来可观的增产潜力,照这个势头下去,估计在世纪之交实现亿吨大港确实是有根据的。沛瑶同志对我的“争辩”不以为性,微笑着频频点头默示同意。这说明他待人宽容和善于吸纳不同意见。当时民革中央正在宁波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沛瑶同志又利用晚上时间,参加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视察镇海和北仑之后,又不顾舟车劳顿,立即去舟山海港考察,真是分秒必争。沛瑶同志非常尊重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同志,在即将离开下榻的金龙饭店之际,招呼为他提供过服务的宾馆工作人员,共同合影留念。
(本文刊登于《浙江民革五十年》;作者系原民革宁波市委会名誉主委)
要闻速递
地方动态
民革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