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民革人物 >> 前辈风范

谔士诤友吴山民

2009/06/30 来源:民革浙江省委员会 郑厚同

  吴山民1902年生,浙江义乌人,北京政法大学毕业。解放前曾任定海、义乌县长等职,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与中共亲密合作。1942年10月,吴山民出任金(华)义(乌)浦(江)地区联防处主任,使这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抗日武装日益壮大。在这期间日军曾两次焚烧吴山民住房,吴父声称要与山民脱离父子关系,所有这些都没有动摇吴山民的抗日决心。1945年初,吴山民在四明山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浙东行署副主任兼浙东银行总经理。

爱国民主人士的知心人

    解放后,吴山民随军南下,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后调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1950年8月,吴山民参加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当选为协商委员会委员,开始从事政协工作,以后在政协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中当选为常委兼副秘书长,在政协浙江省第二、三届委员会中任副主席。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办公厅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吴山民知识面广,社会经历丰富,善于做统战工作。在政协工作中,他在团结中上层爱国民主人士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与省政协常委中的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关系密切,如一代宗师马一浮、原浙大校长邵裴子、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等,都乐于同吴山民交往,相互谈心。
    1951年起吴山民兼任省民革领导工作,这更有利于他在省政协工作中发挥作用。在省民革,他认真贯彻民革中央关于加强对少数处在社会上的原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团结教育工作。他团结原国民党的一批中上层爱国民主人士,如原浙江省都督吕公望,曾任西北军骑兵军军长的何柱国,还有一批起义将领,如国民党98军军长刘劲持、师长孙名泉等人,均乐于找吴山民谈心。他亲自向民革党员及所联系的社会人士作学习报告,他作报告时常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使大家感到十分亲切。省民革中的原国民党中上层人士都把吴山民看作是知心人。由于吴山民亲自抓社会联系人士工作,省民革社会联系工作发展很快,1957年社会联系人士达到一千多人。

 

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吴山民在民革、在政协中使人钦佩的是敢于直言,他曾经说起,有的人发表意见是随风倒,正象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判的“墙上芦苇”。
    在“大跃进”时期,新闻媒体报道粮食亩产几万斤。有些人不相信,但接受“反右派”的教训,都不敢说,吴山民从爱护党、爱护人民立场出发,发表了一系列的言论。
    1959年3月下旬,在省政协组织省级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学习会上,他说:“我们村里粮食很紧张,每天发一钵头粮食,(农民)一起床就去抢饭钵头,……有的没办法就只好去逃荒。我们村办公社后,有35人逃到外面去,约占十五分之一;有的村有十分之一的人外逃……过去胡萝卜、六谷是给猪吃的,现在给人吃了。”“过去过年时,家家户户打年糕,年糕要吃到三、四月,现在都没有年糕打了。”又说:“公社化把农民家底搞空了,农民家里像庙宇一样。”对大办钢铁,也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他说:“去年(1958年)我们山区大搞钢铁,有700人进山去砍树,树都砍光了,连柏子树也砍掉了,如果要修房子,木头也没有了,大办钢铁做法上很幼稚。”吴山民这些言论,在当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万岁”的形势下是不合时宜的。当时有的人规劝他,有的人对他的言论提出批评。吴山民在1959年3月28日省政协组织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学习小组会上说:“要从研究问题出发,不管你们给我扣什么帽子,我还是要说的。今天,我吴山民是为真理而奋斗。……有些人不敢讲真心话,我是随便你们怎样责备,我还是要讲,我是一番好心。”
    1959年10月中旬起,省政协学习会上,大家对吴山民的上述言论开展了批判,一直持续到10月24日,但吴山民仍然坦然对待这些批判。
    次年,吴山民家贴的春联是:“寒风隐送新春意,冷语长含谅直心”。
    在十年浩劫中,吴山民受到抄家、批斗,被扣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造反派多次逼迫他写揭发杭州市委书记王平夷和原义乌县委特派员江征帆等革命同志的材料(吴山民任义乌县长时,中共党组织派王平夷任县政府军事科长兼吴山民秘书),遭到吴山民的坚决拒绝。有一次造反派带着手枪威胁吴山民,吴山民忍不住发火了:“我不会诬陷革命同志的,你们毙我也不会写的。”造反派拿他也没办法。
    吴山民在1952年任浙江省人民法院院长时,受到中共党组织“劝退”,1984年中共华东局纪委决定恢复吴山民同志的中国共产党党籍。
    1977年3月25日,吴山民在杭病逝,享年75岁。

                (本文刊登于《浙江民革五十年》)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省府路省府大院五号楼 邮编:310007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