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学习园地 >> 理论研究

改善人际关系 走向幸福成功

2012/12/26 来源:民革浙江省委员会 李水根

 所谓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思想、情感、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就是要运用人际关系理论,改善人际交往的理念、过程和方法,使自己与他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以实现各个体或群体间关系融洽,心情愉悦,工作高效,共赢共享。
  一、改善人际关系的意义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的本性都会寻求归宿感,一个人际关系好,家庭氛围好,社会支持多的人,其自信心就强,学习工作动力就大,对自己就会充满希望,成功概率就高。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增加幸福感。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善于与人交流与合作,容易得到人的帮助,心理负担轻,愉悦感就强。“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有烦恼”。调查统计显示,一个成员齐全,收入处于社会中等的家庭幸福感普遍较强,收入太低的家庭幸福感较低,而收入非常高的家庭幸福感不如中等收入家庭。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实验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通过改变工作条件、福利条件、群体合作、生产率与人际关系等实验以及态度调查等,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管理,情感管理的方法是人心的护理,目标明人心齐万事成。银行的钱一般只能先存了才能取,只有当一个人有了信用才可先取后存,其实信用也是靠积存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一样,一般情况下只能先存后取。仇人相遇轻轻一碰也是打人,火气冲天;知己朋友好久不见重重一拳也是问候!

 

  二、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改善人际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研究表明有效沟通有三个要素:即信任、自信、诚信。信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基础。但是现在社会有些不妙,坑蒙拐骗现象的重复出现搞坏了社会风气,遇到生人甚至熟悉的人,把“不要相信对方的说辞”作为交流的前提,妨碍了人们的有效沟通。所以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效沟通。自信是实现良好沟通的条件,所以人要努力提高自信心。增强自信可以尝试以下五种方法:“一是开会尽量坐前排;二是多多练习当众讲话;三是走路尽量加快步伐;四是与人交流要正视对方;五是寻找喜悦因素经常哈哈大笑。诚信是人与人长期交往、交流的通行证。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不可能成为长久的朋友,生意人之间没有诚信不可能成为长久的合作伙伴。诚信守信是人的声誉,是人的品牌,是人的“第二个钱包”。
  正确认识“人格三模型”,选择合适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研究分析,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我建立了人格三种模型。一是钢球模型,有的人性格像钢球,与人交流交往是硬梆梆的,在发生碰撞时总是不伤自己伤别人。对这种性格的人,人家伤不起但躲得起,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不利的;二是橡皮泥模型,有的人性格像橡皮泥,与人交流交往时,总是让着对方,发生碰撞时总是自己身上出现“坑”,宁愿自己吃亏,成为了老好人。老好人在人际交流交往中也是不正常、不合适的;三是弹簧模型。有的人的性格像弹簧。与人交流交往总保持适度接触,很有弹性,一般不会伤及对方,也不会伤了自己,与人交流交往的结果比较圆满理想。
  改善人际关系中的换位思维法。在利益处置上,把别人比作自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在责任担当上,把自己比作别人,像要求别人一样要求自己;在局部竞争中首先考虑大局,兼顾大局与局部。
  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当我们受到别人支持、帮助,让人感激、感动的事要说出来,当我们感到羞愧、内疚、缺憾、悔恨的事要表达出来。在组织内,背后可以讲别人的优点、好话,人家的缺点让人家自己讲,自己认识。真正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当面善意的说。
  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共赢,经商者一定有上家和下家,两边的利益如果能够合理分配,实现利润共享,就可以长期合作。有个“合作天堂理论”,说的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据说无论天堂还是地狱里,人们都是坐成一圈围着一口大铁锅,锅内烧着滚烫可口的肉,但只能用有很长把柄的勺子舀着吃,但自己舀自己是吃不到的。天堂里的人都是舀着给别人吃,每个人都是感激声不断,笑声不断,吃的胖胖的,幸福快乐无限。地狱里的人,看着滚烫鲜美的肉,都只想自己吃,不愿意给别人吃,结果谁也吃不到,一个个苦着脸谁也不理谁,C得皮包骨,还喊着“我饿我苦”。

 

  三、改变心态寻找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心态。心态就是人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有个关于“心安草”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天早晨,国王独自来到他的花园散步,发现花草树木都枯萎雕谢了,园中毫无生气。国王非常诧异,便问在门口的一棵橡树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他才知道橡树是因为自己没有松树那样高大俊秀生出厌世之心。松树因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样多结果子而自责。葡萄藤怨恨自己终日匍匐,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牵牛花因自叹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也病倒了。唯有一枝很不起眼的小草,仍在喷香吐艳,国王高兴极了,便问小草:“你为什么仍然这么开心的生活着呢?”小草回答说:“因为我没有非分之想,我觉得做小草很好,没有人关注,没有人打扰”。后来国王就把这小草叫做“心安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安是福”。相反,“贪欲是祸”。有的人有了权、有了钱还贪得无厌,终酿祸水。“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都告诉我们做人没有必要太“贪”。赵本山说: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小沈阳说:更糟糕的是钱很多人没了。所以幸福的本质只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感到痛苦,也许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幸福由时间、空间组成。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从时间来分有白天、晚上,从空间来分有家庭、社会,白天要上班、上学,与同事、同学一起工作、学习,可以相互支持,合作发展;晚上与家庭成员相聚,可以相互关爱,其乐融融。在单位、学校里,同事、同学、朋友间,情谊是水,理解是杯。在家庭,夫妻间,婚姻是水,理解是杯。一个人要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就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来维护。
  豁达总是对的。一个年轻人原来有辆旧车,又买了一辆新车,一天回到家,哭丧着脸告诉母亲说发生车祸了,母亲看儿子没有伤着身体,就笑着说“没事”,当儿子告诉母亲开的是新车,而且车子已经撞得一塌糊涂,母亲更是大笑着说“没事”,他想,幸亏儿子开的是新车,要是开旧车,我的儿子可能已经没命了。儿子没事还有什么事呢?有位禅师喜欢养名贵兰花,一天要外出云游,就让徒弟照看兰花,徒弟不小心摔坏了最名贵的那盆,很担心师傅回来会责怪他。当禅师回来时虽然很心疼那盆兰花,但并不责怪徒弟,他说当初养兰花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生气的。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人具有豁达心态总是对的。” 

 

  情绪可以感染。情绪可以被感染,无论快乐还是郁闷。当一个快乐轻松的同事蹦蹦跳跳来到办公室,大家就有心情愉悦的感觉;当一个郁闷深沉的同事哭丧着脸来到办公室,大家就有郁闷的感觉。所以人的情绪是可以感染人影响人的,无论是快乐还是郁闷。
  助人真的能快乐。助人者,应该施恩不图报,受恩者,应该知恩图报,“善报、恶报”也是一种信仰,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其实助人正能让自己快乐。也有罪犯虽在逃,但精神负担很重,至少做了坏事睡不着,但一个人做了好事总是睡得着觉。心安是福啊!
  “怎样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当自己不快乐时,“把自己当别人”。想想世界上有很多人跟你有同样的问题,有很多人忍受着比你更大的苦难,你就会心平气和许多。这是一种勇气。看到别人痛苦时,“把别人当自己”。试着理解、体会别人的痛苦,给别人支持和帮助。这是一种仁慈。当你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某些人某些事情时,“把别人当别人”。发生了就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我们可以试图去接受、尊重。这是一种宽容。当你迷失时,“把自己当自己”。你就是你,你有长处,也有不足,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感到满意、接纳自己,好好和自己相处,这是一切快乐的基础。这是自尊。当我们具备勇气、仁慈、宽容、自尊这些特质时,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也就容易做到了。
  怎样看待个人利益? 在个人利益上,该得的,小心拿好;可得可不得的,合理取舍;不该得的,坚决不要,拿了不义之财心不安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毛泽东提倡,但这样的人世界上很少,我觉得没有也没关系。但“损人利己”的人真的不可取,因为大致上一个人从长远来看损人的结果往往不利己;而“损人害己”倒大有人在,但正是傻瓜。赌博是零和竞争,我们不会学,合作才能共赢,我们大力提倡。我们要多做“利人利己”至少“利己不损人”的事。
  低调做人是智慧。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有多高?他毫不含糊地说,三尺。人有五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苏格拉底说,所以人要想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这是人生哲理。低调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不管你多么伟大多么能干,肯定有人比你更伟大更能干。有内涵、有修养、有本事的人,才敢于向别人低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自信,不在乎自己低一点而被别人瞧不起,我们懂得稻穗是因为丰满而低头的。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我对人生的感悟是:态度改变人生,心态决定命运。竞争定有胜败,合作才能共赢。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如果出现痛苦,也许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如果出现失败,也许是为了更大的成功。做事要认真,做人要收敛。对己应严格,对人应宽容。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规律,尊重自然。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省府路省府大院五号楼 邮编:310007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