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学习园地 >> 理论研究

记一次难得的历史文化与技艺的盛会

2013/12/13 来源:民革浙江省委员会 杨光宇
   十一月十九日,首都北京,难得一见的蔚蓝色的天空,艳阳高照,紫金城外高耸的琉璃瓦显得格外触目。从文津路走去,看到国家图书馆(文津楼)的双重飞檐间挂着“十竹斋文献展”的大红横幅,这个杭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国家图书馆的殿堂。
 笔者作为一位“非遗”研究者,有幸参加了这个盛会的开幕仪式。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许嘉璐、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柳河等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在开幕仪式上许嘉璐同志作了高水平、高层次的专题讲演,王文章部长作了关于“非遗”传承、保护、研究的专业性指示,柳河厅长讲述了浙江省在“非遗”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和杭州十竹斋在传承保护中所走过的艰幸历程所取得的广泛影响。席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传承人几百人,受得了一次难得的教诲,掌声回荡在会场中,这成为难得的首都行记忆。
 杭州十斋主人魏立中先生,从中国美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在艺术设计事业上已取不俗的业绩后,依然放弃了这份工作,转身投入到“木板水印”的传统技艺之中。他花光了积蓄,奉献了聪明与才智,杭州十竹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展出了中国印刷术的过去和今天传承保护的文献资料。在文津楼的展厅中纷纷涌入的观众,都为他与杭州十竹斋的精神所感动。
    下午四时多,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同志在京开会抽出时间来展厅参观,并对杭州十竹斋的“非遗”传承保护作了多条指示。
 望着夕阳中的文津楼,那条大红的“十竹斋文献展”横幅,深深地映在我的视觉里,这难得历史文化与技艺的盛会成为我难忘的首都之行。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省府路省府大院五号楼 邮编:310007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