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博爱民革

一碗汤圆 一世相思

2022/02/14 来源:

  作者蒋锦铭,1937年12月出生,1984年4月加入民革,曾任杭州建德市政协委员、民革建德市新安江支部主委。本文感人至深,读之令人潸然泪下。在这人月团圆的美好佳节,惟愿家国共团圆,海峡骨肉不再离散,两岸亲人早日欢聚。

  又见元宵。这一天,在我的家乡建德,吃汤圆、舞龙灯、观花灯,都是主要的节日内容。

  记得1950年正月十五,也就是解放后第一个元宵节,母亲一早就开始准备包汤圆的食材。傍晚,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汤圆上桌,我们兄弟姐妹吃得有滋有味。母亲拿了一只特别好看的碗,盛了满满一碗汤圆放在八仙桌的左边,自己却坐在另一边看着看着,默默流泪。少年的我怀着沉闷的心情走到母亲身边,叫母亲吃汤圆。母亲哽咽道:“我生了你们兄弟姐妹八人,大姐、二哥、三哥和老六都被日本鬼子投放的病毒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只留下你们兄弟姐妹四人。在今天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却不见你大哥回来。一年多时间了,他音讯全无,现在都不知身在何方。唉,我哪里吃得下汤圆。”

  这一幕,在第二年元宵节重演一遍。

  母亲长时间想念大哥,身体每况愈下。到了第三个元宵节也就是1952年,母亲已病入膏肓,再也无力为元宵节备菜包汤圆了。那天晚上,趁大家都到街上看龙灯,母亲把我叫到身边,紧紧抱着我的头流着泪说:“儿呀,我的病我自己知道,我没有多少日子陪伴你们了。现在有几件事我要你记着,现在这个家你是最大的儿子,一定要帮父亲把弟弟妹妹带大。另外,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你大哥,记得告诉我,好让我在九泉之下安息。”我流着泪安慰母亲:“你的病一定会好的,一定会亲眼见到大哥回家。”但是仅仅过了两天,母亲还是带着对大哥无限的牵挂离开了我们。

  1983年11月,民革建德县支部成立。1984年4月,我加入民革。

  我在台湾的亲朋好友中有胞兄、堂兄等七八人,在台都曾担任要职,因此,我是建德的重点台属。中共建德市委十分重视,每年都由市委副书记或常委与我结对,每季度安排一次交流座谈,倾听我与在台亲属的交流交往情况,了解需求、建议和意见。每当亲友回乡探亲,市委领导都热情接待,让我们深感家乡的温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与在台亲友只能通过写信、邮寄家乡照片和特产,来缓解他们对祖国大陆家乡的思念之情。我老家对面当时是横山钢铁厂,我把高楼林立的厂房和白沙大桥拍照后寄给在台亲友。他们看到照片,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想起当年在家时,横钢地块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山坡,而现在成了一座大型企业工厂,都想尽早回家看看大陆和家乡的发展变化。看到我站在白沙大桥上的照片,哥哥电话里告诉我,那是他年青时在梅城严州中学读书,寒暑假时回寿昌老家的必经之地。他一边回忆着当时过白沙渡的艰难,一边感慨再次回乡时,再也不需要过那白沙渡了。

  1992年蒋锦铭(右二)和妹妹带孙子去台湾看望哥哥(右一)

  当台湾当局开放在台大陆籍老兵回乡政策后,很多在台的老兵都回家乡探亲了。我的兄长们也都盼着早日回乡,但当时台湾当局严格规定:凡行政级别九级以上人员不能回大陆探亲(共设十四级),而我的兄长都在十级以上(我的胞兄十三级),因此这一门槛把他们挡在了回乡探亲的大门之外。1987年7月,有一个台胞旅游团来到大陆,其中有位企业家吴士松先生是我在台亲哥哥的结拜兄弟。他们居住在杭州的新侨饭店,我和他们见了面。在会见中还有一位简先生,他俩问我是否可以在大陆发展办企业。我当即回答他们完全可以、热烈欢迎。后来,他们在萧山开办了工厂。另外,他们还告诉我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凡在台人员暂时无法申请回大陆探亲的,如有大陆医院出具近期相关证明(只限大陆父母病重,或近期病故的),经台湾当局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可回家乡探病或奔丧,期限为一周。

  我将父亲生病时从住院到病逝的基本情况整理成材料,再收集好近期病历书,一并寄给大哥。他收到材料后,马上办理回乡奔丧的手续,两天就办好了。

1992年蒋锦铭(右二)和妹妹带孙子去台湾看望哥哥(右一)

  1992年12月底,分别45年的大哥终于如愿从台湾回乡探亲了。我与大哥彻夜长谈两个晚上,当大哥得知母亲在去世前夕元宵节交代之事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我痛哭不已。

  第二天,大哥对我妻子说:“这次回乡探亲时间很短,只有七天就要回台湾。昨夜听了母亲在世时对我的牵挂,我很难过。再过两个月又是元宵节,麻烦你给我准备几斤汤圆粉,最好多备些。”大哥仔细了解制作汤圆的全部程序,告诉我们,他一定把家乡带回去的原料做成汤圆,元宵节和全家人品尝,还要邀请在台的亲戚朋友共同分享。

  元宵节那天,海峡对岸的大哥大嫂早早起来做准备,还特地请了一位小吃店的师傅帮忙做汤圆。大家一边品着汤圆,一边听大哥详细介绍这次回乡探亲之行。当大家了解到大陆的发展和家乡的变化时,感慨万千喜形于色;当听到母亲在元宵节对大哥的思念和弥留之际的交代,大家都非常动容,连大嫂这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都流了泪。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盼望,促使亲戚朋友一批批地带着子女回乡寻根认祖。

  2013年,哥哥参加台湾的旅行团到千岛湖游玩。晚餐时,我向同桌的台胞介绍了千岛湖小岛上的民间故事,如密山岛上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羡山岛上小湖泊形成的来龙去脉,海瑞在淳安任知县时为民办好事的点滴情况。台胞听了后夸我讲得比导游还动听,也引来周边几桌台胞围观来听。席间,谈及祖国和平统一的问题,我说:“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是我们的骨肉兄弟,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血浓于水,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晚餐结束后,哥哥前脚刚进房间,后脚便跟进一位台胞。他说:“今天听了你老弟这番话,真是高兴。在台湾难得听到这样的声音。”哥哥介绍道:“这位先生姓林,是台湾中国时报的总编,也是台湾很有名望的统派人士。”林先生说:“你刚才讲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说的真好。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这话的认可。”

  回家后,我把刊登在《参考消息》上关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材料整理成册寄给我哥,托他转交给林先生。他把我给的资料穿插在很多文章中,在台湾特别是统派人士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直以来,我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之梦至诚至真,也在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奉献着、奔跑着。祖统工作是滴水成河的大工程,我的这些故事只是一朵小浪花,但是我相信,这些浪花也一定能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中起到作用。

编辑:陈佳妮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杭州市密渡桥路51-1号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