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博爱民革

【浙台一家亲】桑坚信:坚守初心 此生无悔

2023/01/06 来源:

  人物名片

  桑坚信,1966年5月出生,1998年12月加入民革。建人国际文教集团主席,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祖统联谊委员会主任。曾任民革杭州市委会常委、祖统委主任。第八届杭州市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杭州市政协常委。

  我的童年恰逢“文革”。记忆里,除了在爷爷的教导下识字读书外,没有第二件趣事。于是,成为一名教师成了我最初的梦想。在我看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最神圣的事。然而,儿时亲人的离散,让我更加渴望团聚,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为我此生最大的夙愿。在我的人生中,“教育”和“祖统”是两个永恒的主题,交织在生活里,无法割舍。

  专注教育 始终如一

  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年,我一直把“为什么办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学校”这三个问题作为办学信条。我认为,一个好学校必须有过硬的教学质量,有积极正面的社会评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

  带着这种情怀,我创办了浙江建人专修学院,以高复班作为主打办学项目,秉承严格管理、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大力聘请名师,坚持规范办学。

  办学工作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之后的几年,由于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高复生源逐年下降,高复办学遭遇“寒冬”。但我没有放弃,坚持把高复做成精品、做出特色。2016年起,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建人高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全日制在校生达1500余人。2020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一段线以上超200人。建人高复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成为我省高复办学的品牌。

  除了高复班之外,我还积极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浙江建人专修学院与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教自考示范助学组织”,被杭州市教育局授予“杭州市专修学院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后来,我在原有基础上成立建人国际文教集团,涉足中小学教育,开始新一轮跨越式发展。2012年创办杭州仁和实验学校,2014年恢复高中办学,2015年恢复初中办学。短短几年时间,初、高中在校生已达1200余人,教学成绩显著提升。接下来,我将把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作为办学目标,重点打造美术教育,使其成为学校特色办学项目,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

  捐资助学 精准扶贫

  1999年,我跟随杭州市考察团去淳安县富文乡考察。从淳安县到富文乡,车子在泥路中颠簸了三四个小时后,来到富文乡中心小学。学校的简陋状况让人大吃一惊。时已寒冬,学生却还睡在凉席上。孩子午饭吃的是干菜和米饭,因为考察团到来,这天的菜里多了零星的几块肥肉。孩子们说,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午餐。

  在我强烈要求下,校长把一个特困生介绍给我。我当即与他结对,每年资助2400元,直到义务教育结束。孩子很争气,考上了高中,于是我继续资助,直到考上浙江大学。现在,他已从美国研究生毕业,与我一直保持联系。

  回杭之后,我又拿出40多万元给中心小学建楼,10万元买教学设备。富文乡为了表示感谢,以我的名字为学校命名,并请我担任名誉校长。

  我还号召自己学校的师生奉献爱心。每年“六·一”儿童节,我都会组织学生爱心捐赠,与富文乡中心小学学生一对一结对。这个活动持续了近十年,直到山路开通,富文乡毛竹外销,他们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善。

  贵州纳雍是民革中央定点扶贫地区。2005年,我随同民革中央一起去考察。在纳雍,一年800元的学费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很多孩子基本读到初二就辍学了,跑去沿海地区打工来养活自己,减轻家庭负担。

  我与县教育局达成协议,由我出资20多万元建校舍,配备专业的多媒体教室,新建的纳雍坚信职业技术学校挂牌在纳雍职业高中内。我又拿出10万元连续资助三届学生免费读完职高,数十个孩子因此受益。他们毕业后,我还介绍几位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大型企业工作,得到纳雍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2007年,我被授予“贵州纳雍荣誉市民”称号;2010年,我被中华职教社评为“温暖工程先进个人”,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接见。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除了捐钱以外,就是尽力帮助灾区孩子。我特别安排集团旗下的杭州仁和实验学校(原仁和外国语学校)面向灾区招收一年级新生,或父母在浙江工作的灾区孩子,学费、食宿费全免,直到小学毕业。当时从灾区来了60个孩子,组成两个班,2014年全部毕业。有些孩子还想继续留在杭州读初中,我再次帮他们找到理想的中学。不久前,其中一位学生还给我发来短信,他在今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三十多年里,我不仅对外捐资助学,也对自己学校的贫困生格外关注,减免学杂费,提供生活补助等。多年来,我在捐资助学方面的投入达数百万元以上。

  祖统工作 入脑入心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统战工作时指出:“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做?应该就是争取人心了。”我从没把祖统工作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是当作责任和使命。我认为要做台湾人民的工作,首先要让他们了解大陆,即先“入眼入耳”,之后才能“入脑”;“入脑”之后,改变他们固有的认知,继续深化,才能“入心”。

和时任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民革杭州市委会主委陈重华参访台湾,在野柳合影。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就深入台湾,专门让台湾亲戚给我介绍那些对祖国统一有疑虑或排斥统一,甚至有“台独”倾向的台湾居民。我知道这么做可能费力不讨好,但如果大家都避重就轻,祖统工作就难有突破性进展。

  孙先生就是我在这样的探索中认识的。孙先生是台南地区的中产阶层,排斥统一,主要原因就是嫌大陆落后,不够民主。最初,我没有向他介绍大陆的实际情况,只是一起喝茶闲聊,只希望他能来大陆看看真实情况。我说动孙先生参加了厦门的旅行团。

  果然,这次旅行后,孙先生对大陆有了新认识。回台后,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发现大陆有做得比合湾好的地方,之前的某些成见有所改变。我再次入台时,主动约了孙先生和几位台湾朋友聚会。互递名片时,我顺势向他们介绍了大陆的民主党派情况,大家自然而然了解了大陆的多党合作制度。

  慢慢地,孙先生开始自己组团来大陆参访,随行团员都是曾经和他一样排斥统一的人。我不仅在杭州接待,还专程跑到北京接待他们。我相信就地交流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祖统工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做到“入心”。

  经过多年频繁交流,孙先生由原先立场坚定的“台独”分子,到现在松口承认,“两岸可以谈恋爱、同居,甚至适婚。”现在,我的很多朋友都跟孙先生成为了朋友,令人欣慰。

  2008年开始,我更加注重两岸青年交流,经常为杭台两地青年考察、访问牵线搭桥,既有学校间互访,也有民间友好访问。目的就是让两岸青年熟络起来,通过多元化交流,促使两岸加深了解。

  这些年,我为祖统工作不遗余力。曾担任杭州市下城区“三胞”联谊会长二十年,担任杭州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两届,担任民革杭州市委会祖统委主任四届。作为民革中央祖统委委员,我也经常参加有关调研考察工作,执笔撰写涉台参政建言材料并被民革中央采用,2015年、2016年连续受到民革中央表彰。

  屈子有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肩负教育和祖统两大重任,我一直在探索,不曾停下脚步。我坚信,二者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为之努力,此生无悔。

编辑:陈佳妮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杭州市密渡桥路51-1号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