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博爱民革

【浙台一家亲】程庐屏:丹青传递两岸中华情

2023/09/14 来源:

  [图片]

  人物名片

  程庐屏,男,1937年出生,1986年加入民革,浙江永康人。曾任浙江省永康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现任浙江省孙中山研究会理事。

  [图片]

  我的屋号“怡庐轩”是父亲程怡福起的。客厅挂着一幅版画,画额为行草《昂首阔步》:“京华离别四十二载,风风雨雨,天南地北。谁知今生尚有缘,《车过黄河有感》成了重逢的牵引线,忆往昔人生征途,情怀激越,沧海桑田,留下感慨万千,如今一越古稀,一跨耄耋,均志丹青,昂首阔步渡晚年!辛未(1991)春,相聚于浙江永康独松方岩赠画留言誌念。怡福兄长教正!沙清泉木刻。”首铃章“尚在人间刻木头”,落款章“沙清泉”。

  这是著名版画家沙清泉专为抗战时的老战友、旅台同胞、我的父亲程怡福创作的。如今他们都已作古,可传递的两岸中华情却绵绵流长。

沙清泉版画《昂首阔步》

  父亲1928年从黄埔六期毕业,旋即参加北伐。1929年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上,受命专职保护孙夫人。1930年调第八十八师上尉军械官,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沙清泉就是此时认识父亲的。父亲说:“陆军第五军所属第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是由国民政府警卫军改编的,驻在京沪杭一带。1932年‘一二八’事变暴发,两师随即参战,防守中央及左边地区阵地。战斗最为惨烈,一上去就打得天昏地暗,日军大炮整天地毯式轰击,全阵地的土翻过来又翻过去,像耕田一般。敌机整天在阵地上空盘旋、炸射,我军官兵在饥饿中奋勇作战,给养却送不上去。当年我任职第八十八师军械处,负责军火等物资的输送。白天不行,则晚上摸黑送,车不敢开灯。上海各界,特别是学生,主动前来当向导。沙清泉多次参加,跟他也就熟了。”

年轻时的程怡福

  淞沪会战后,沙清泉随父亲部队参加抗战。1943年,父亲创办了幼年兵学校,请沙清泉夫妇担任文化教员。两人更成了生死之交,建立了深厚友谊。

  1935年父亲调任第六十一师少校军械官。1937年又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后相继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

  1939年,第六十一师调黄河禹门口一带守备,父亲升任军械处上校主任。师长钟松为追悼及纪念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至1938年10月中旬武汉撤守止,为保卫中华、以身殉国的全师共约22400位将士,在韩城杨村礼堂,举行了“陆军第六十一师抗战阵亡将士追悼会”。委员长蒋中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其他军政要员如何应钦、孔祥熙、阎锡山、于右任、宋希濂、李文等,或出席或题赠挽联,以示郑重。追悼会后,程怡福奉钟师长之命,选址禹门口龙门山南麓,雇石匠将东禹庙东侧峭壁凿平,依照挽联原墨,主持设计图纸,放大题赠原墨,形成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摩崖石刻。崖刻总高26米、宽幅13米,中为正文:陆军第六十一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旁注: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八日。左侧为蒋中正、何应钦、白崇禧等将领的挽联,其下为碑记。这部分石刻,解放后因修建铁路隧道被毁。至今清晰可见的右边挽联为程怡福所书的“陆军第六十一师阵亡将士千古”,中间横镌挽词共六行,首行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气壮山河”,其下依次为: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题词“精神不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题词“伟绩千秋”,最高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右任题词“成功成仁”,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宋希濂将军题词“剷却扶桑”,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军军长李文将军题词“气壮龙门”。这方摩崖石刻,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2016年被列为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

程怡福回大陆探亲期间在“陆军第六十一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摩崖石刻前留影

  1940年,父亲调任该师第三六六团团长,守备禹门口阵地。禹门在西北高原的边缘,是晋陕交通的咽喉要道,为大西北门户。要阻止日军钳形侵略阴谋,必须守住禹门口。如若有失,不仅关系大西北的安危,而影响国防大局甚巨,因此为黄河守备重点所在。第三六六团由十九路军余部组建,纪律严明,战斗力非常强。父亲担任团长后,仅隔黄河百米,与日寇对峙了5个年头,日寇未越雷池半步,确保大西北之安定,直到抗战胜利。

  日本投降后,父亲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少将高参。1946年荣获“八年抗战胜利勋章”,1947年荣获“甲种二等奖章”。1948年参加了北平起义。

程怡福全家福,1948年秋摄于北平

  1948年冬,父亲去了台湾,母亲带着三男三女六个孩子离开北平,返回了永康原籍。骨肉分离,一别就是四十年。1955年,母亲去世。

  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春,我的父亲回家了。他也想去北方的家看看,就带我前往。第一个心愿,就是专程赴禹门口,寻找当年的纪念碑。见纪念碑遭毁坏,悲痛不已。好在虽然部分毁坏,但仍留下了国民政府军政要员题书的巨幅石刻,仍清晰可睹,略感欣慰。北上途中,火车经过济南,想起往事,著文《车过黄河有感》,发表在北京《黄埔》杂志上。沙清泉见文,找到居住永康的我,他们因此重逢。

  重逢后,知道我父亲在学习画画,两人便商定举办两岸书画联展,增进两岸书画艺术交流。1991年4月,由中共永康县委统战部、永康县文化馆、民革永康县小组联合主办,在永康举办了“沙清泉方向(台湾版画家协会终身会长)程怡福书画作品展”,反响热烈。沙清泉送来特别创作的版画《昂首阔步》,表达两岸共同传扬中华文化、阔步前行的雄心。5月,又在河南举办海峡两岸书画联谊特展,为祖国早日统一作贡献。

  河南《鹤壁日报》报道:在参展作品中,数量最多的当数程怡福老先生,他曾参加北伐和抗日战争,1949年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后定居台北。程老先生右眼全盲,左眼老花1100多度,77岁开始学画,喜绘花鸟,又不以82岁高龄为老,跨海千里,亲携书画联谊展出,拳拳之心,感人至深。

  “孤松翘首迎故人,春江水暖涤征程。足遍四海寻归路,还是故乡最可亲。”这是程怡福展出的书法作品之一。

编辑:陈佳妮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杭州市密渡桥路51-1号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