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革 >> 要闻速递 >> 快讯

【两会好声音】潘华群委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倍感自豪

2024/04/11 来源: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那就是‘自豪’!”谈及此次参加省两会的感受,省政协委员、民革党员、杭州亚组委竞赛部竞赛技术处处长潘华群如是说,“政府工作报告有整整两页全是关于亚运会的内容,当时别提有多骄傲了。”

在潘华群看来,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八年磨一剑,全浙江拧成了一股绳,为亚运会打造出一流的赛事组织与环境。“浙”里的人们上下一心,为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这让参与其中的潘华群有了很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潘华群自去年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第一次完整参与省两会,去年的两会时间,他还在科威特跟亚奥理事会的相关负责人对接杭州亚运会的办赛事宜。他说,两会期间,与其他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一道参政议政,感到十分光荣。政协就像个大家庭,很有归属感。

潘华群的两会,依旧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亚运会,马拉松。

后亚运时代,打铁要趁热

从1998年浙江省运会,2000年首届全国体育大会(宁波),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2003年东南亚运动会,2005年东亚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1年第八届残运会,直到去年杭州亚运会,都有潘华群参与竞赛组织工作的身影。按照他的说法,30年的体育系统生涯,完成了运动会组织工作的“小满贯”。

“亚运会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杭州亚运之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后亚运时代,我们体育人如何趁热打铁、趁势而上?这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深感责任在肩。”潘华群说,关于全民健身的推进,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针对当下的跑马热,除了大型的马拉松赛事之外,区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内也可以开设五公里跑、十公里跑赛事,降低马拉松的参赛门槛,让更多长跑经验不足,却想要参与其中的大众跑起来、动起来。

另外,潘华群希望越来越多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能够发挥榜样效应,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我希望我们的政协委员都能够参与一项体育锻炼,通过他们‘榜样的力量’来影响更多的人提升健身意识。”

亚运会时,各大竞赛场馆的观赛门票一票难求,不少杭州的中小学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孩子们到场观赛,为运动员们加油。在潘华群看来,这是很好的运动启蒙教育形式。他希望学校间也可以多举办校际联赛,以赛代练提高同学们的运动竞技水平,为足篮排三大球等运动培养更多人才。

“一届亚运会,成功激活了杭州这座城市的运动脉搏,以及大众的观赛意识。上个月举行的2023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如同亚运会一般一票难求。”潘华群认为,体育产业完全可以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助推。浙江的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十足,完全有能力依托体育产业这把火,点燃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杭马,看到城市的变迁

从2010年入职省体育竞赛中心,到2020年赴杭州亚组委任职前,潘华群都是杭马的核心组织者。2020年开始,他又成为了杭马的亲身参与者。十余年间,潘华群见证了杭州马拉松从银牌赛事、金牌赛事一直到国际金标赛事;从鲜有人问津,一次就5000千人参赛,到现如今15万人参与摇号……

“我刚开始也不喜欢跑步,在赛事组织中,看到那么多人热衷于这项运动,就想要参与其中,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偏爱。”开始迷上跑步之后,潘华群逐渐发现,这项运动门槛低、包容性强,不受空间场地和设施器械的限制,不断刷新自己的个人PB(个人最好成绩),还会让你有很大的成就感,“随着年纪的增长,却发现自己的配速提高了,运动心率下降了,心肺功能在不断变好,感觉特别骄傲。”

在潘华群看来,杭马赛事的逐年火爆,反映了当下人们健身观念意识的不断增强;而杭马赛道的设置外延,也影射出了杭州城市发展脉络的变迁。

“杭马的主题是‘跑过风景跑过你’,以最初的起点武林广场来展现杭州最核心区域的繁华,而终点则不断向南延伸。”潘华群介绍,2011年,杭马一口气跑到了钱塘江边的钱江新城;2014年后奔上钱江一桥,沿着滨江“最美跑道”,奔向G20举办地;2020年跑到了举办亚运会的奥体;2023年跑到了亚运时选手们居住的亚运村。路线的延伸,不断刷新着杭州现代化建设的图景。线路从历史出发,跑到现代,再跑到未来,把杭州这座城市的最美风景展示给人们,彰显出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在不断外扩。

“打造体育强省和赛事强省,始终是我们浙江体育人奋斗的目标。”潘华群希望,在今后的亚运之城杭州,以及浙江各地,能够承办越来越多的知名赛事,在强健大众体魄的同时,也能向更多的外地友人,展示浙江的诗画江南之美。

在这次两会上,潘华群委员还呼吁:

加强公共场所AED管理

配置移动AED

根据生命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原则,在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在四分钟内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及时的电击除颤和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可以挽救生命。潘华群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浙江许多城市在各大公共场所配备了AED,对抢救生命发挥了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发挥最佳使用,应加强公共场所AED管理并配置移动AED。

潘华群介绍,2022年,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围绕亚运会筹备开展AED配置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发现160余处公共场所在AED配置、人员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以及配置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AED配置和到达时间限制、静态AED的机动性不足、急救技能匮乏的问题影响到了急救效果。

  对此,潘华群表示,应加快公共场所AED配置进度,在各类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内配备AED,所有配备了AED的车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推动协调建立统一的AED在线管理平台,从易用性、便捷性、实用性等方面提升平台管理服务能力。

  此外,潘华群表示应鼓励具有爱心的私家车主自愿购买AED并放置于车内,可建立购买AED的相关优惠政策及救助病人奖励政策,以鼓励更多私家车主参与。

  另外,潘华群建议开展更多的培训和宣传,并建立院前急救联动网络,优化AED快捷获取渠道,所有配备了AED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私家车都可纳入平台,在群众报警时,120将报警信息直接转入平台,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根据定位系统自行接警,前往急救。

  潘华群还提到要呼吁各界关注、推动社会治理、加强部门协作,形成AED配置管理的工作合力。依托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检察职能,推动AED配置管理相关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相互配合,进一步促进AED管理规范完善、推动地方立法。

  潘华群期望,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院前心脏骤停的应急救治能力,包括健全AED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急救人员培训等,减少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死亡率;大幅度提高移动除颤的范围,使得院前急救(重点是心脏骤停的抢救)取得明显的联动效应。

  此外,潘华群还期望,通过以上措施能增加公众对AED设备和心肺复苏技能的认识,提高应急救治的普及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AED设备和CPR技能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这将有助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周围的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治,提高生存机会。

  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中,在公共场所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1万台、对应培训5万人以上被列入2024年浙江十方面民生实事。潘华群表示,加强公共场所AED管理和配置移动AED是重要的公共安全举措,有望为广大群众和乘客带来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生活环境,提升院前心脏骤停救治能力,减少心脏骤停导致的悲剧,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来源:潮新闻、中新网

民革活动展播 下期更精彩

人人都是宣传员

点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编辑:陈佳妮

要闻速递

更多

地方动态

更多

民革人物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未经允许不得从本网站转载资料及信息,如获允许后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地址:杭州市密渡桥路51-1号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884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79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有限公司